近期,一线城市房价就像被窜天猴炸过一样,纷纷冲上天。随之,中山、苏州等二线城市迅速接力,2月房价涨幅跑赢之前疯涨程度令人咋舌的深圳。尽管如此,三线四线乃至十八线开外,却是“冰封万里”。
上周二,人民日报曾发社论——高房价和高库存都非全局性问题,要“因地施策”。一些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号召,为了降库存,最近都蛮拼的。
今天,沈阳房产新政下发,使出本轮房地产去库存首个零首付杀手锏。
具体要求是,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购买商品房的,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,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6个月降为3个月,首付比例实行“零首付”政策,最高贷款额度为单方60万元、双方80万元。对高校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房的,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政策。同时,对高校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、新毕业生购房的,给予契税全额补贴政策。
界面援引新峰地产的最新数据显示,沈阳楼市销售迟迟未见起色,开发商利润空间仍处在下行通道,赔钱跑量的依然占据很大比例。
大部分开发商都在逃离这个市场,沈阳市2014年房企销售量TOP10榜单显示,当年度销售排名前10位的房企有9家是依赖打折促销带动了销售。其中,降价幅度超过10%的多达5家,且均为品牌房企:中海、万科、华润、碧桂园、金地。楼市的低迷已经传导至土地市场。2014年以来,沈阳市土地市场频现流拍,据公开数据,仅在2014年上半年,沈阳土地流拍就已经高达38幅,流拍比例近30%。
开发商深陷泥沼,沈阳市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身上。而重庆,这个中西部唯一直辖市,选择把希望寄托于农民工兄弟。
据今日消息,重庆市发布楼市去库存方案——压缩土地供应规模,停止新建安置房。重庆市明确,将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,两年内土地供应规模逐年减少10%,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速控制在3%以内,从源头上控制供给。同时,要进一步拓展市场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,持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,力争实现农民工及外来人口新增购房100万平方米。发挥金融杠杆作用,切实降低房地产企业税费;原则上停止新建安置房。
回看隔岸的火爆程度,根据国家统计局26日公布的数据,今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中,房价涨幅最高的仍然是深圳,其领涨全国已有14个月之久,与去年同期相比暴涨了52.7%。上海和北京分别以21.4%和11.3%的涨幅紧随其后。
对面火热的楼市,深圳市长许勤在出席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时回应,深圳房价涨得太快,与其他城市不在一个步调上。目前深圳正在研究调控政策,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。
上海方面,2月28日上海住建委表示,上海将继续按照“三个为主”的原则,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,支持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,确保上海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。
而二线城市中,表现最亮眼的属金陵名城——南京。南京1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大涨2.5%,涨幅超过北京,仅次于深圳和上海,同比涨幅也达到10.8%,居全国第四。
此外,南京1月底诞生了4个“地王”,其中河西新地王楼面地价突破4万大关,几乎超过南京99%的在售楼盘房价,业内预计售价可能突破7万/平方米。
南京市政府近日祭出三大狠招:一次性供应量少于3万平方米或领不到销许,坚决遏制“捂盘惜售”行为;加大土地供应向高地价“说不”,溢价率超45%调竞价方式;维护买房人的知情权,多种举措抑制开发企业透支房价预期。 |